2018年9月14日,国家工信部正式公布2018年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项目名单。
从这份名单中可以看到,工信部此次明确了中国人工智能核心关键技术布局,包括云从科技入选的“基于自研SoC芯片的高准确度人脸识别产业化应用”等项目位列其中。
作为计算机视觉头部企业中唯一的国家队,此前云从科技行走江湖的绝佳武器无异于高质算法,其承建了包括金融、安防、交通在内的众多AI工程。
本次云从科技从算法到算力上的跃迁,又让人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AI独角兽。
这一大步的跨越打破了AI创业公司的发展壁垒与瓶颈。结合云从科技在算法领域的绝对优势,它能够较为容易地实现全球顶尖技术的工程化,使得AI技术从算法到芯片再到场景达到最优平衡。
云从科技联合创始人姚志强告诉雷锋网,本次国家工信部项目是2018年国家发改委“高准确度人脸识别系统产业化及应用项目”的延伸和配套,主要打造面向终端设备的人脸识别标准模块,通过AI芯片让更多终端设备标准化智能化。
他认为,随着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普及,自主AI芯片正在变得愈发重要,算法定义芯片已经成为趋势。云从科技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代表企业之一,会向芯片产业上游靠拢,使得芯片在设计时就能适配行业要求。
在“造芯”过程中,由于芯片是一个系统工程,云从会基于自身优势自研其中的核心组件,而非全部。云从能够让更多的IC合作伙伴参与进这项国家项目,进而利用云从占据行业入口的优势,解决目前中国IC设计与最终用户隔离的现状,成为“出海口”。
云从造芯背后的三大原因
人工智能时代,发展AI芯片,不仅是技术革命,也是市场需求。
AI芯片对于传统行业智能化升级之重要性可类比船桨之于舟。得益于深度学习的发展,以往模式识别中依靠人工完成的特征提取工作全部可以通过网络结构自主完成。
它能够将视频图像内容转化成清晰表达目标属性的结构化数据,进行数据深度挖掘,有效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通俗一点说,得到AI芯片加持,普通的摄像头能够变得加更聪明、更为强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曾公开表示,AI芯片是一个突破口,我国在新兴领域例如人工智能芯片方面收获颇丰,正在实现走向芯片强国的弯道超车。
大背景下,包括微软、谷歌、亚马逊、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海内外企业都纷纷跨界到AI芯片领域的设计研发中。市场正处在一种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发展状态。
相比上述厂商的财大气粗,云从科技虽有技术傍身,奈何算力领域的投入非常人所能想象,云从科技此次铤而走险涉足算力市场,在雷锋网看来,有三大原因值得一提。
一、实现商业价值与场景应用的无缝融合
一般来说,为了达到商业价值与场景应用的效益最大化,在实现相应功能时必须选用性价比最好、性能功耗最优的硬件来满足。
实际情况是,在“量”未能达到一定指标时,大型企业的优质芯片不会切入,即便切入也价格不菲。
去年安博会期间,大华股份董事长傅利泉曾公开表示,尽管AI在处理海量数据上更加“得心应手”,但它的“身价”也让一个一个摄像头卖出去的安防厂商高攀不起,价格是AI技术落地安防行业的最大阻碍之一。
雷锋网了解到,一个普通摄像头加装AI芯片,成本最少上升3000元。比如海康威视“深眸”应用的NVIDIA 的Jetson TX1 芯片,市面售价在3000 元以上,一台“深眸”成品均价在5000元左右,而一台普通的IPC才1000元左右。
也就是说,在做相应的智能化升级的时候,目前市场上可以选择的AI芯片种类较为局限,以至于价格偏高且不好用。
在此过程中,AI公司可以针对细分行业做垂直整合,基于自身的算法能力,开发最适合客户需求的AI芯片,利用AI芯片实现自己的核心利益与价值。
二、算法、算力双驱动,巩固自身行业地位
虽说云从科技身背国家队光环,但这些年CV行业的日夜竞争也无时不触碰着它的敏感神经。
就中国CV赛道而言,赛道内不乏各方面能力俱优的种子选手,无论是论渠道能力、还是论技术能力、或是论资本积累,皆不可小觑。云从科技想要在人才济济的CV赛道中一直走下去就必须不断地修炼内功。
在经历算法层轮轮厮杀后,如今存留下的赛道玩家们都在积极寻找下一个比拼机会。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谁能够率先研发出自己的AI芯片,并能大规模铺货。就能在比较务实,看重性价比的传统行业中获得更多潜在市场。
以安防行业为例,硬盘、显示器等硬件利润都不高,唯独芯片产业油水饱满,这也是驱使很多硬件厂商、算法厂商向上游竞走的动力所在。
与此同时,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之后,行业对相关企业的需求从以单纯硬件的提供商为主转变为在芯片、硬件产品、算法全生态布局,可提供软硬件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三、打破算力垄断,提升企业造血能力
数据、算法、算力,这是已经被公认的AI发展三要素。
在算法及数据层面,此前中国企业一直表现尚优。相比之下,算力的市场风险巨大,它的战斗程度和迭代速度也许比摩尔定律更为惨烈,中国企业相较美国等企业在这块较为被动。
幸运的是,这几年包括云从科技在内的中国企业已经意识到在数据、算法层的领先已经满足不了产业竞争的现实需要,国际政治时不时的压力也会让原先健康的产业链突然中断。
摆脱芯片商们的控制是必行之路,自研AI芯片的面世,对缓解芯片禁运担忧有重要意义。
万事俱备,唯差算力
“在AI芯片领域深耕,云从科技的法宝是极具竞争力的技术积累以及对客户、场景的高度理解。”
在姚志强看来,唯有深入行业、场景,才能真正了解客户的实际需求,才能以此做出适配的产品及方案,才能建立真正的生态系统。
从这,也许就能管中窥豹看出云从科技的业务布局野心:AI生态。
用姚志强的话说,造芯背后,是云从科技想要建设一个超级朋友圈的宏愿,通过此举成为智慧城市时代的Android系统。
在打造这个系统的过程中,必须具备足够优秀的算法、足够多样的场景、足够多元的数据、足够强劲的算力、以及足够强大的平台。
熟知整个生态闭环的云从科技好像从成立伊始就在为了这个最终目标而日夜努力。
从算法层面来看,毋庸置疑,云从科技已然是行业公认的第一梯队,在其成立之前,他们在中科院的技术就已经比较领先。
从数据层面来看,目前在民航领域,云从科技的智能产品已经占了大约80%的主要枢纽机场;除此之外,他们的产品还广泛用于金融、安防系统中。这些海量产品每天都在输入源源不断的高质数据。
从平台层面来看,云从科技“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可以在云端发挥最大化支撑作用,覆盖大量应用场景,支持多行业客户。
据悉,2017年3月,国家发改委确定云从科技与百度、腾讯、科大讯飞,承担国家“互联网+”重大工程——“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任务。
2018年1月,国家发改委再次确定云从科技和公安部一所旗下的“北京中盾”承担国家“人工智能”重大工程——“高准确度人脸识别系统产业化及应用项目”建设任务。
值得一提的是,经过近两年时间的攻坚、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发布会暨第二届人工智能金融创新峰会”也将于2018年10月12日在北京隆重举行。
目前来看,云从AI生态的全面构建唯差算力的助推。而此时,他们也正快马加鞭地进入赛道。
技术普惠,云从AI生态呼之欲出
在姚志强的蓝图里,云从科技可以将AI技术融入到在传统行业中,通过技术赋能解决用户实际需求,之后可以利用云从科技的大数据分析系统,改变传统行业应用现状,引领智能化发展,做到AI技术普惠。
比如在银行领域,云从科技与四大行建立联合实验室,通过技术及产品深入了解客户实际需求;之后再将云从科技的生物识别平台IBIS系统加入银行应用当中,随着需求的不断挖掘与新场景的不断应用。结合大数据平台,银行便上线了一个AI大脑。
当线下的ATM刷脸取款到POS刷脸支付提供场景和应用后,线上的银行大脑便可以做在线大数据分析,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改变整个银行的应用生态。
“把握核心技术架构的先导,能够先入为主迅速占领行业。创建生态是一个企业成功的关键,再顶尖的技术,唯有与场景及应用适配、落地,才能打造非常伟大的企业。”
姚志强笃信,当一个新的计算时代来临时,无论是谁,都将面临行业的重新洗牌。未来一定要深入垂直行业,才能实现完整生态的构建。谁掌握了出口,谁就掌握了未来。
当然,在实现生态的路上荆棘密布,从某种程度上说,需要齐备的科学素养、超强的创新能力以及公司从上至下的团队精神,一鼓作气,才能在残酷的国际市场上拼出一条自主产权的路,一条创新不止的路。
他同时也知道,真正的创新都会伴随着一些风险。但用他的话说,“如果选择按部就班,当年我们就不会创办云从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