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揭牌
雷锋网消息,4月18日,江西财经大学联合云从科技宣布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为中国AI的未来播下希望。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研究院袁家虎院长,江西财经大学卢福财校长,云从科技创始人周曦博士等参加揭牌仪式。
该研究院在培养人工智能领域人才的同时,也将推动人工智能学科向着实际应用建设和发展——
先引领学科发展:人工智能在中国属于一个新学科,也更需要一个称职的领航员。云从科技是唯一同时制定国标、部标、行标的人工智能企业,同时连续两年被国家发改委委以“人工智能”重大工程建设重任,有能力也有义务推动人工智能学科的建设和完善。
再到深入学术研究:美国权威杂志《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遴选出2018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术”,云从科技代表了中国企业中突破对抗性神经网络(Dueling Neural Networks)技术的AI企业入榜。最近更是在跨镜识别(ReID)刷新了三项世界纪录。
最终学术应用于产业:云从科技更是银行业人脸识别第一大供应商,覆盖全国枢纽机场80%。“一切无法落地的技术都是空中楼阁”,而江西财经大学中科云丛人工智能研究院有真正落到实处的能力。
微软翻译iOS版即将支持离线AI 准确率提升
日前,微软宣布即将在 iOS、Android、Windows 和 Amazon Fire 平台的微软翻译(Microsoft Translator)应用追加 AI 离线语言包。新的离线 AI 翻译适配任何智能手机,翻译准确率提升 23% 同时体积减小一半,支持 11 种语言,包括简体中文、日语、韩语、西班牙语等等。
对于微软翻译来说这无疑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早在 2016 年,微软就为自家翻译应用推出了 NMT 神经机器翻译技术,不过仅限联网使用,后来和手机厂商如华为的合作也是依赖于有独立 NPU 单元的 CPU(如麒麟 970)。
在此前工作的基础上,团队进一步优化算法,可以在没有专用 AI 芯片的情况下直接通过任意主流设备的 CPU 来负责翻译工作。全新的离线神经机器翻译(NMT)安装包不仅能够提供更好的翻译结果(翻译效果最高可提升 23%),而且比此前的非神经离线语言包体积小 50%。
目前微软仅提供 11 种 AI 离线语言包,包括阿拉伯文,简体中文,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日语,韩语,葡萄牙语,俄语,西班牙语和泰语。安卓版目前已经可以下载安装离线 AI 支持包,iOS 正提交审核中,微软表示未来会增加对 Windows 设备的支持,但是并没有提供具体的发布时间。
使用微软翻译 App 的用户们可以留意未来一两周内的应用更新消息。
鲲云AI开发平台发布,助力物联网应用终端自动实现“AI化”
雷锋网消息,4月18日,在2018全球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峰会上,鲲云AI开发平台正式发布。
鲲云AI开发平台聚焦于人工智能芯片领域,能够做到从数据标注、模型训练、DFG优化、硬件编译到板卡测试的全自动化支持。该平台仅需用户提供数据标注就可以自动化、定制化的提供针对特定领域的AI前端产品及解决方案,整个过程无需底层硬件专业知识,无需任何代码编写,极大地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这让有人工智能开发需求的领域和行业可以轻松在鲲云AI开发平台上定制自己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真正做到了快速高效的利用AI技术赋能终端,赋能行业。
同时,该平台融合了鲲云专门针对深度学习算法的硬件优化,实现了对绝大多数现有深度学习网络的支持和加速,相信鲲云AI开发平台能够很好的促进和支持基于人工智能芯片的前端解决方案在智能监控,智能生产,物联网等领域的更加快速落地和推广,加速前端AI技术的蓬勃发展。
目前,基于鲲云AI开发平台,鲲云一代“星空”和二代“雨人”人工智能芯片架构及开发平台已经完成了原型开发,其定值计算架构支持Tensorflow平台的所有深度学习算法,支持大规模深度学习网络在低功耗环境下高速运行,定制计算架构提供极致的性能,运行时可适应工具链具备极强的通用性,高层编译算法也保证了极快的定制到应用落地速度,已在航空航天、工业监控、智能城市、教育研发等不同领域实现了落地,并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金和欧盟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项目支持。
教育部:到2020年建百个“人工智能+X”专业
教育部日前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通知指出,在人才培养方面,到2020年建设100个“人工智能+X”复合特色专业。
通知提出,完善学科布局。加强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量子、神经和认知科学及数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支持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设置人工智能学科方向,推进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完善人工智能基础理论、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数据分析与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工程、智能系统等相关方向建设。支持高校在“双一流”建设中,加大对人工智能领域相关学科的投入,促进相关交叉学科发展。
通知要求,加强专业建设,加快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版),推进一流专业、一流本科、一流人才建设。根据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具有普适性、迁移性和渗透性的特点,主动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需求,积极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重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对计算机专业类的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进行调整和整合,对照国家和区域产业需求布点人工智能相关专业。推进“新工科”建设,形成“人工智能+X”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到2020年建设100个“人工智能+X”复合特色专业。
通知提出,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支持建立人工智能领域“新工科”建设产学研联盟,建设一批集教育、培训及研究于一体的区域共享型人才培养实践平台;积极搭建人工智能领域教师挂职锻炼、产学研合作等工程能力训练平台。推动高校教师与行业人才双向交流机制。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建立人工智能学院、人工智能研究院或人工智能交叉研究中心,推动科教结合、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模式创新,多渠道培养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创业人才;引导高校通过增量支持和存量调整,稳步增加相关学科专业招生规模,合理确定层次结构,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力度。到2020年建立50家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并引导高校通过增量支持和存量调整,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力度。雷锋网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