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旷视副总裁彭广平:智慧物流这张“图”,我们怎么画?

去年12月,雷锋网采访一位仓储机器人创业公司创始人,问他谁是最可怕的潜在对手。对方没有丝毫迟疑,答道:“旷视”。

在他看来,旷视在机器视觉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这是支撑它杀进物流市场的强大“灵魂”。而去年收购艾瑞思后,它又具备了一副强健的躯体。这样的敌人是难以击败的。

只是这位创始人没有想到,旷视固然实力强劲,但它却无意与硬件设备商为敌。

从人脸识别到AI+IoT

1月16日,旷视在北京举行战略发布会,推出面向仓储、制造等场景的智能机器人操作系统——河图。利剑出鞘,不过这柄利剑没有挥向硬件设备商,而是劈开了众人面前的荆棘。

旷视副总裁兼艾瑞思总经理彭广平介绍,河图相当于一个智能机器人网络协同大脑,或者可以将其比拟为一支由机器人组成的乐队中的指挥家。它可以向上对接WMS、MES、ERP等业务系统,向下对接不同厂商的产品和设备,让它们有序协作、高效运转。

河图的问世多少有些出人意料,很多人对旷视的印象仍停留在一家人脸识别算法公司。即便去年旷视收购了艾瑞思,外界依旧很难想到,短短时间内它已经在物流赛道上走得这么远。

彭广平笑称,“这是个误会”。Face++这个logo限制了大家对于旷视的想象力,事实上过去几年间旷视已经建立起了一支由三大业务版块组成的强大集团军。

其中第一个业务板块是消费终端领域,主要包括智能手机的人脸识别算法等。目前,国内几大手机品牌——华为、小米、vivo、OPPO 等多款机型的人脸识别方案都是旷视提供的。

第二个业务板块是城市大脑,涉及城市安全、城市交通、智能商业等多个领域。

第三个业务版块是供应链大脑,主要聚焦仓储物流市场。无论在人才还是研发方面,旷视对仓储物流领域的投入都非常巨大。

彭广平强调,旷视不只是一家人脸识别算法公司,而是一家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从人脸识别入手,旷视已经陆续把人工智能应用到了许多行业。

未来旷视的核心战略是AI+IoT基于识别、控制、优化等算法实现人、物、场的数字化,构建平台层核心产品力IoT OS,再通过AI+IoT连接控制传感器、机器人、个人设备等标准化硬件,实现应用层三大IoT场景城市大脑、供应链大脑、个人生活大脑的规模化赋能,为客户和行业带来技术价值和产品创新。

为了消除“误会”,发布会上旷视CEO印奇也宣布启用全新logo,由此前的“Face++旷视”更改为“Megvii旷视”。

两姓“联姻”

彭广平介绍,旷视从未停止思考如何用技术改变生活,提高生产效率。多方调研后,他们认为仓储物流和工厂制造这两个场景对新技术的需求是最为迫切的。

以仓储物流为例:仓库的工作环境通常比较恶劣,冬天没暖气,夏天没空调;拣货人员劳动强度也很大,每天可能要来回走动几十公里,年纪大点的根本吃不消。人口红利消失的背景下,仓储物流企业陷入了“招工难,用工难”的窘境。

另外,高昂的土地成本也迫使这些企业把“降本增效”提上了日程。

双重困境下,许多人给出的答案是“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这些人里也包括加盟旷视前的彭广平。

2016年,彭广平创办艾瑞思,致力于智能机器人产品的研发,并面向电商仓储推出了第一代智能仓储系统iWS。他希望用自己的产品帮助仓储物流企业走出困境。

但当行业内还在争论AGV和AMR谁更适宜中国国情时,彭广平就发现“客户其实并不太关心自己用的什么设备,他们关心的是系统能为自己创造什么样的价值”。

传统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虽然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它们只是一个缺少灵魂的设备,无法协同也无法自动适应业务状况,只改变了业务中的某个或某几个环节。假如把整个业务流程比作一根水管,水流速度是由最窄而非最宽处决定的,单一环节的改造价值非常有限。

意识到这一点后,彭广平决定做一件“更大的事情”。和他抱有相同想法的还有艾瑞思天使轮投资方——旷视科技的CEO印奇。

2018年1月,双方在一次闲谈中不经意提起了合并的想法。“艾瑞思有机器人,可以解决工人跑动和搬运的问题,旷视有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把自动化设备、机器人连接起来,分工协作。在此基础上,双方还可以对业务流程中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算法模型优化生产效率。”一旦合并,双方可以完美互补,何乐而不为呢?

于是两人一拍即合,1月份第一次提出合并,四月份就完成了收购,“前后不到三个月时间”。

One More Big Thing

河图是旷视收购艾瑞思后,双方共同孕育的第一颗硕果。

彭广平向雷锋网介绍,旷视艾瑞思并不是第一个试图连接协同不同厂家设备的企业。过去很多集成商也在做,不过大多是散兵余勇式的连接协同,如今旷视将其进行了标准化,兼容更多设备,协作也更加高效。

除了生态连接、协同智能,彭广平还着重强调了河图的数字孪生功能。

过去仓储物流企业设计一个方案需要验证很长时间,因为方案落地后的实际效果并不确定,多少会跟场景需求有所出入,需要不断修改调试,拉长了周期。而通过河图的数字孪生功能,客户可以对方案进行非常贴近现实的仿真模拟,实现“所画即所得”。

里边包含很多技术门槛:首先是柔性设备的规模调度,目前国内能单仓调度300台以上机器人的只有两家企业,旷视正是其中之一。

其次是分析数据,自适应业务需求。今天的市场环境,无论电商也好制造也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一款爆品可以畅销一整年,现在可能一两个月就更新换代了。销量数据也是不断浮动的,如何才能让系统自动适配业务需求,里面包含了很多算法。

彭广平介绍,打造这样一套系统的难点在于:物流或仓储从业者了解业务,也知道行业痛点,但他们往往不太懂新技术,很难准确地提炼需求,或者把痛点转化成具体问题。而对于旷视这样的人工智能企业来说,如何深入客户场景、理解客户场景是一门必修课。为此,过去大半年里彭广平有一半时间驻守在客户的仓库里,帮助解决客户的需求痛点。

生态组合拳

艾瑞思的硬件和旷视的软件为打造河图创造了最基本的两个条件,但这套系统的顺利落地有赖于更大的生态力量。

旷视深知这一点,因此发布河图后它还现场启动了“河图合作伙伴”计划,宣布将投入20亿元与合作伙伴一起加速机器人场景的落地。

对于这个计划,彭广平充满信心,他表示这是一件多赢的事情。对于上游设备厂商,有了河图后销售和渠道开展更加容易,设备能够更快走向落地;对于系统集成商,河图让他们的工作更加简单,无需再看不同厂商的接口协议,缩短了工作周期;而对于客户,他不需要再对接多个供应商,后期维护成本也得以降低。

“发布会结束后,有很多上下游的合作伙伴主动联系我们表示希望加入”,彭广平说道。

不过有些设备供应商难免担心“旷视会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自己来生产硬件设备。对此彭广平向雷锋网强调,“我们会做硬件设备,但不是所有都做,也不是哪个热做哪个,而是只做我们比较专业的。如果市场上有比我们更好、性价比更高的设备,我们就合作;如果市面上没有,而且这种场景很特别,我们可能会自己做。我们会拥有硬件设备的一些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但是坦白讲不会多,总之有所为有所不为。”

除了自研与对外合作,旷视也在试图通过资本纽带不断壮大自己的生态圈,比如不久前领投鲸仓B+轮7500万元融资。

正如河图这个名字所寓意的,在自研、合作、投资这套组合拳下,旷视的智慧物流生态版图正如一副卷轴般缓缓铺开。

彭广平向雷锋网表示,物流赛道很大,链条也很长,旷视没有给自己设立一个明确的边界。但很肯定,旷视不会什么都做。现阶段,旷视希望在仓和车间这样技术相对可控的场景中先把产品做好,“至于未来会不会往外扩,我们还没想那么多”。